
大众网记者 李霞 青岛报道众盈易配
近日,针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认知特点,青岛仁爱学校将廉洁教育目标拆解融入生活语文、劳动技能等核心课程。
课程融合:特教康复与廉洁教育双向赋能
生活语文课上,教师用改编的《小熊拒礼》绘本配合动画开展教学,把“诚实不贪”理念转化为简单故事;劳动技能课设置“廉洁超市”情景模拟,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学习“排队付款”、“按需取物”,掌握实用生活技能的同时树立规则意识。课程团队还开发“廉洁+康复”双目标教学法,如绘画与手工课借助彩泥创作“廉洁莲花”锻炼手部协调,让抽象廉洁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康复训练内容。
活动融合:多感官体验深化廉洁认知众盈易配
学校围绕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感知特点,打造分层式多感官育人场景:在“廉韵工坊”里,学生在教师语言提示和动作示范下,用抓握辅助器将彩泥捏制成“廉洁莲花”“诚实小熊”等造型,创作过程中同步听教师讲解作品背后的廉洁小故事;在“声音邮局”,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引导下,录制“我会把捡到的东西交给老师”等简单廉洁寄语。每月主题活动精心设计“认知-体验-表达”三阶流程:“廉洁手作展”中,学生先观察展品范例建立认知,再动手创作专属作品,最后用短句或手势介绍作品含义;“清廉儿歌赛”则通过学唱改编版《廉洁拍手歌》、跟着动画做廉洁手势舞等形式,让学生在律动中强化记忆。这些活动还融入康复训练目标,如黏土创作锻炼手部精细动作,儿歌学唱提升语言表达能力,实现廉洁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。
家校社融合:构建协同共育廉洁生态圈
“孩子现在会主动说‘妈妈,别人给的东西要问过你才能要’了!”在一次“微家访”沟通中,家长兴奋地向教师反馈。青岛仁爱学校针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家庭特点,构建“三维联动”协同机制:每日上学放学时段开展“微家访”,教师带着“观察笔记”与家长实时交流孩子在校表现,同步指导家庭廉洁教育方法;每周推送“阶梯式亲子任务卡”,从基础版“认识家里的物品归属”到进阶版“一起制定家庭廉洁小约定”。在社区支持方面,学校联合周边商超设计“廉洁购物实践课”;邀请志愿者开发“情景模拟普法课”,通过“小熊拒绝陌生人零食”、“捡到东西交给店员”等角色扮演,帮助学生理解廉洁行为的现实意义。
王本强校长望着学生们创作的廉洁主题彩泥作品,眼神坚定:“廉洁教育对特殊学生而言,从来不是抽象的道德说教,而是关乎生存尊严的‘人生必修课’。当孩子学会主动上交捡到的橡皮、拒绝陌生人的零食,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,正是他们掌握社会规则、建立自我保护意识的起点。我们通过‘课程-活动-家校社’三个融合,把清廉种子种进孩子心里,不仅是培养他们‘清白做人’的品德,更是赋予他们‘安全融入’的能力。未来,这些带着清风底色的生命,终将在社会的土壤里扎根生长,用诚实与守序书写属于自己的尊严人生。”如今,青岛仁爱学校的“三个融合”模式已成为特殊教育廉洁教育的生动样本,其探索出的“感知-实践-迁移”育人路径,正为更多特殊儿童的成长注入温暖而坚定的清风力量。
股票十倍杠杆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